成都天府红谷重构美丽乡村带动片区发展

时间:2020-01-03       来源:国视风采


  “天府红谷”位于四川省成都邛崃市革命老区高何镇,该项目是4.20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之一。项目依托邛崃的山谷原生乡村人文、自然资源和“一点、一片、二线、三溪”的开发思路,打造最具天府原乡气质的“中国成都•天府红谷”国际乡村休养度假旅游区。

  项目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注重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解构与解读,推进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灾后重建,以文创智慧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重构偏远乡村美丽的生态、形态和文态,走出了一条新路,也为邛崃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美丽的篇章。

  1.2亿元打造“天府红谷”示范体验园区

  据了解,天府红谷项目位于四川省邛崃市高何镇(天台后山)于2014年6月启动建设,面积覆盖高何镇全域84.7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23亿,计划10年开发建成。其中,优先打造了“天府红谷”示范体验园区——耕读桃源养生度假酒店和康禾生态农场。

  耕读桃源酒店占地面积约30亩,以川西民居的活化再生为基准,目前已建项目约4000平方米,具备集精美民宿、养生美食、耕读茶道、手工体验、户外朔溪、耕读骑行于一体的综合型度假服务功能,于2016年3月投入运营。

  “康禾生态农场天府红谷”项目坚持现代农业先行的战略,结合“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善”与“绿”的理念,以蔬菜大棚、露天蔬果、体验教育中心为载体,大力开发有机食材和具有乡土气息的伴手礼,不仅吸引耕读桃源酒店的客户进入农场进行农事体验、田园艺术康疗、有机蔬菜订购等,而且为耕读桃源酒店提供全面的有机食材;还引进国际扶轮社等慈善机构,为邛崃聋哑孩子捐建“手心翻转”爱心农场,让“天府红谷”国际乡村休养旅游度假与国际养生农业相互融合、联动发展。

  

成都天府红谷重构美丽乡村带动片区发展


  同时,以“保底租金+经营分红”模式整合耕读桃源体验园区周边闲置安置房建成了村上村宿民宿园区。依照天府红谷项目总体理念和规划要求,按乡村旅游度假和艺术民宿园风格进行装修打造,委托成都耕读桃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经营,使之成为天府红谷•耕读桃源体验园区的配套设施,通过经营营业额分红方式回收投资及分享收益。第一批民宿已于2016年8月中旬投入运营。

  注入文创力量,塑项目之魂

  据介绍,“天府红谷”引入台湾文创团队,全面参与项目规划设计、营销推广和运营管理,将国际的先进设计、休养度假理念与文创智慧注入项目,切实塑造项目发展之魂。

  按照“老干新枝”的理念,充分利用废旧老建筑,改造成住宿、餐饮、茶道空间,满足人文和品质的双重要求。深挖在地文化,创建了“山农创意工坊”,既传承了民间传统技艺,又开发了私属定制林藏酒、灵芝粉、野蜂蜜等伴手礼产品。

  

成都天府红谷重构美丽乡村带动片区发展


  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拓文化创意主题,定期举办特色文化创意活动,初步形成旅游特色文化。支持在地农民,传播自然农法,提供有机食材,提倡运动养生,引导雅致生活。

  该项目提出“山居日子•幸福四季”山地度假旅游概念,用在地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给游客提供高品质、可触摸的度假环境与空间,填补现代都市人休闲度假的供给侧之空白。

  同时,尝试性推出耕读游学、农耕体验、园艺康疗、自然教育等旅行课程,给游客提供全新的旅行感受。

  “天府红谷项目正以建成的耕读桃源酒店为支点,向文井江下游成片区推进,与日本设计团队合作积极推进耕读桃源片区规划。”据天府红谷创始人介绍,目前,项目团队正拟在片区内打造节气村落、银杏禅修院落、红豆杉康养院落、诗经植物文创园、有机农场、村民安置点民宿和红军步行道等项目,形成综合性的乡村文创产业园区,为改善天台山旅游配套环境和综合服务品质,提升区域经济价值,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为实现邛崃“望山见水忆乡愁”的田园城市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创新发展模式,多方共赢

  天府红谷项目对外按“1+N模式”进行商业战略合作定位,即瑞云集团作为战略平台搭建方+众多资源拥有方;坚持“三体”理念进行合作,即“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对内按“公司平台+个人创业”进行创新运作。形成“旅游开发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项目提供了和谐的发展环境,在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实现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成都天府红谷重构美丽乡村带动片区发展


  “公司对天府红谷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结合在地文化和文化创意为项目内核提档升级,并负责市场营销、推广及统一招商。”天府红谷创始人介绍说,农民合作社统一为在地小农进行有机种植培训,为农作物产品进行营销推广及拓宽市场,通过包装与有机理念推广将普通农产品升级,提升其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

  农民群众加入产业发展、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劳务等各类专合组织,开展土山药、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售卖,组织就近劳务输出。

  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当地100余户农户发展土特产,建立了土特产供销机制,以收购野蜂蜜、野山药、土鸡蛋、猕猴桃等产品,利用天府红谷特殊的平台,对外销售和宣传高何镇土特产。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天府红谷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80%的劳动力来自于高何镇本地农民,充分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难的问题。直接带动周边群众新兴农家乐8家、重新装修、品味提升12家,新装民宿10家,极大的推动了高何镇靖口村的产业发展。自项目对外营业以来,举办了文创讲座、艺术沙龙、有机农业自然农法、国际健康咨询公益服务等讲座活动100余场,接待各地、各级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民宿等专题考察团300余批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受惠群众达10000余人次。

  延续偏远乡村美丽的生态、形态和文态

  邛崃市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剂,对项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政府直接参与旅游的规划和行动,并将天府红谷作为当地的标杆项目大力推广,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其管理、咨询、提供优惠政策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只有结合在地文化,与当地融为一体,项目才能取得成功。川西传统民居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植物文化及人文历史探索都是项目追求的文化内核。公司在《邛崃市高何镇总体提升规划》的顶层引导下,对高何镇在地文化进行全方位梳理及筛选,选择具有邛崃符号的传统乡俗文化进行旅游演绎,将乡愁具象为文化符号,表达为旅游产品,以文创智慧延续偏远乡村美丽的生态、形态和文态,这是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

  传统乡村旅游满足的客户群体比较单一,脱离了在地文化,且客群层次偏中低端。而目前新型乡村旅游内涵向多元化发展,需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天府红谷项目在打造中,更多是融合观光、体验、教育、禅修、山地运动等综合性旅游产品,吸引中高端客群,并且按照不同群体进行细分,如儿童教育、休闲避暑、禅修疗养等,更加符合现代都市人对乡村旅游的多元定义。

  天府红谷项目是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重点项目,我们以山地度假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参与到乡村重构的事业中。通过举办耕读大讲堂,引入NGO组织(成都3+2读书荟),开展社区营造,引导农户自我管理,制订村规民约,建设和谐社区;通过在地农民创业示范,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再创业,重建破损的家庭结构,让幼有所教,老有所养,逐步解决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邛崃乡村休养度假旅游名片

  天府红谷团队按照“实践乡村振兴、打造精美邛崃”的战略要求,坚持以乡村振兴为使命,以旅游扶贫为抓手,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共同发展。三年来,先后通过变现闲置资源、提供劳务用工、解决稳定就业、支持联合创业、带动旅游升级、组织创智引流等系列工作,助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为邛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引入台湾乡村建设理念,坚持以川西民居的‘活化再生’为突破,以特色林盘修复为重点,融入乡村创意美学,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和乡村资源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天府红谷创始人介绍说。

  截止目前,天府红谷项目已在邛崃市高何镇靖口村形成了大窖林盘景区,初具一馆三区(天府红谷愿景馆、耕读桃源园区、民宿文化创意园区、有机农业示范园区)的产业格局。

  自2017年10月项目整体营业以来,天府红谷以其巧妙的设计、独特的文创、精湛的工艺和热情的服务,备受各级领导和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受到业界的热烈追捧,先后接待世界各地考察团370余批次,游客6.8万余人次,起到了引领性、先导性作用,并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旅游项目。天府红谷•愿景馆被国家住建部授予“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天府红谷•耕读桃源被四川省文联授予“四川省文艺创新创作培训基地”,被四川省旅发委评为四川省“五星级乡村酒店”、“创意文苑”、“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四川十大特色民宿”、“国家金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等称号。天府红谷正日益成为成都乡村休养度假旅游的品牌项目,逐步成为邛崃,乃至成都的一张名片。


                                                                                                     [ 责任编辑:王良勇 ]

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7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