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enlvzhichuang.com 时间:2020-02-14 来源:文旅在线
因为疫情,公共文化服务场馆闭馆,线下文化体验按下暂停键;这段时期,全国各地文化馆普遍开展数字文化服务,为广大公众提供线上文化艺术服务。
讴歌逆行医务人员,创作传播专题作品。大年初三,浙江省文化馆录音棚里,10名文艺工作者正在录制最新创作的歌曲,用歌声赞美疫情面前逆行的医务人员,从歌曲创作到录制完成,不到24小时。全国各地文化馆人和群众文艺骨干积极创作以“抗疫”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努力以文艺创作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文化力量。
为宅在家里的人们,提供数字文化资源。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发布推文:《防疫从我做起,国家公共文化云与您暖心相伴!看演出、听讲堂、学养生……》。许多文化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陆续向公众推出数字文化资源。
根据公众文化需求,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宁夏等地文化馆策划组织网络文艺大赛,通过网络报送特殊时期家庭文化活动视频、征集诵读视频、文艺表演视频、年味照片,进行网络文艺评奖活动。不少文化馆推出网络艺术培训课堂,让广大公众参与艺术培训。
全国各地文化馆在防控疫情时期的表现,体现了文化馆人挺身而出、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服务的使命意识,体现了关注时代命题、讴歌时代精神的文化情怀。
在疫情期间,我们既看到文化馆人使命担当和积极作为,也看到一些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的短板与不足。
1.数字文化服务资源总量上还有待于丰富。各地文化馆数字文化资源普遍较为有限,公众登录后能获取多少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有多少数字文化资源是公众所期待的?疫情当前,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抗疫专题文艺作品创作征集与作品展示,开展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文化馆数量有限,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有显著的提升空间。
2.数字文化服务公众覆盖面还有待于扩大。不少文化馆开展数字文化服务,让广大公众宅在家里就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也有文化馆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但粉丝不多,点击量有限,用户粘性不足,公众参与度不高。
3.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运营能力还有待于提升。在本次疫情期间,不少文化馆精心策划,不失时机地推出一些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线上艺术培训,联手社会艺术机构合作,开设网络艺术课堂。但也有一些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缺少用户思维,呈现在网民面前的是公文腔的文字;运营推广能力不足,如何吸引粉丝缺少办法;如何针对用户痛点,策划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方面,缺少精准性。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文化馆对数字文化服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化馆全员互联网思维还比较薄弱,数字文化服务与运营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在推进数字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方面,文化馆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1.现代文化馆人要有互联网思维。我们要从互联网视角,重新审视文化錧公共文化服务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效能,是否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首先,文化馆长要有互联网思维,把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把它作为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加大人员投入、经费投入,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在数字文化服务积极作为。其次,文化馆所有专业人员要有互联网思维,都要从互联网的角度,策划组织文化活动和艺术培训,来思考如何提升服务效能,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当文化馆长和所有专业人员都具有互联网思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动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的蓬勃发展。
2.数字文化服务必须重视优质资源建设。只有我们的数字服务平台上有了数量可观的优质文化资源,才能吸引公众关注我们的数字服务平台,分享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有了一定品质的文化资源,还要根据新媒体的特点,重新进行富有创意的编辑,形成系统化的数字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网推送,就更有价值、有实效。除了拥有知识产权的优质资源建设,还可以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优质的文化艺术资源。
3.数字文化服务必须重视数字平台运营。要从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定位出发,充分关注用户的文化需求,重视新媒体的推广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选题策划,不断提升数字文化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美誉度。要不断完善和升级从用户角度进行行为数据采集方法,建立一整套用户行为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形成标准统一的分类服务资源供应量分析报告、用户喜好度分析报告、用户行为分析统计报告、关联因素研究分析报告,为各业务部门开展线上活动提供精准的指引,不断改进文化馆的数字服务。
4.数字文化服务必须重视网络活动策划。文化馆在数字文化服务上要有新作为,必须经常性策划组织网络文化活动,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激活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使文化馆网站、新媒体等平台成为公众喜爱的数字文化平台,成为活跃度较高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5.数字文化服务必须重视文化社群运营。文化馆数字文化平台是获取用户的有效来源,建立了文化社群,后续的社群运行需要文化馆各专业人员倾情投入,适当运用二八法则,挖掘核心用户,提高文化社群活跃度;建立文化社群分享机制,组织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分享活动,提高社群的凝聚力。通过文化社群的持续运营,实现从艺术普及到文艺鉴赏能力与文艺创造能力提升的跨越,实现从文艺爱好者群体到优秀文艺团队的蜕变。
疫情当前,文化錧的数字文化服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文化錧人的高度关注。数字文化服务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文化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之一,是提升文化馆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是文化錧公共文化服务新的着力点。
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王全吉: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馆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
[ 责任编辑:黄成毅 ]